2019-03-07供稿中心: 北大青鳥武漢中南軟件學院
我們在求職過程中,免不了要參加大大小小的各種面試。
而在面試過程中,針對各式各樣的提問,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面試官問題背后的邏輯和用意,則非常容易掉入面試“陷阱”中,從而失去工作機會。
所以今天干貨組就給大家講講,如何巧妙的避開面試中的“問題陷阱”。按 HR 慣用的結構化面試流程為時間線,本文將拆分出了7個提問模塊:
1、 面試開始提問
2、 教育背景提問
3、 工作經歷提問
4、 能力經驗提問
5、 最后一份工作提問
6、 進攻性問題
7、結束時提問
下面我們就把每個問題模塊中經常容易出現的“問題陷阱”,逐一來全面地剖析與解讀。
面試開始時,大部分情況下面試官會提出讓你做一個「自我介紹」。
很多人對這個環節有排斥,認為對方既然已經看了簡歷,自我介紹屬于多此一舉,所以通常就會抱著不屑的態度敷衍了事。
那么很抱歉,你很可能在這個環節已經被打上了多個扣分的標簽。因為這里就是第一個陷阱。
在這個環節,面試官的目的是想通過你的自我介紹,對你的綜合能力進行一個試探性的摸底。
考察的范圍包括但不限于:溝通表達能力,邏輯思維能力,自我認知,知識邊界,思維格局,以及描述與簡歷的匹配度等。
也就是說,你的自我介紹就相當于你給面試官的第一印象,不管你在簡歷上寫了什么。
所以,面試時請務必認真的做一個有誠意的自我介紹,介紹的核心請圍繞:
【我是誰,我從哪里來,我要到哪里去,我想干什么,我能干什么】這幾點展開,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為佳。
教育背景一定是個不可回避的問題,因為「教育背景」代表著你的底層思維、知識結構,以及你原來的選擇。
而面試官也會期望通過「教育背景」了解你的原認知能力,通過教育期間的社交活動了解你的個性和潛能。
但這些了解似乎都規避不開這樣一個常見問題:
當時為什么選擇這個專業?
注意,這個問題也不是那么輕松的,同樣包含一個陷阱。
這部分提問的陷阱在于,面試官可以通過回答了解你:是否有清晰的目標,是否有主見 /容易受他人影響 /與父母家庭的關系 / 你的成長路徑等。
而往往大家在談及學校和專業時,容易放松警惕,不經意間就會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。
比如:我的專業是家長幫我選的 /當時的分數恰巧夠這個學科所以就報了這個/因為這個學科比較簡單……
雖然報考志愿時大家都相對年輕,但還是會暴露自己在做選擇時容易缺乏主見。
其實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回答的巧妙一點,從個人愛好及專業前景去介入。
畢竟當時年紀尚輕,出于各種原因放棄原專業也都可以理解。如果如此,你也無需回避遮掩,有理有據地說明,HR還是更看中你選擇過后的表現。
尤其,如果你拿出證據,證明在自己不喜歡的課程中也能拿到高分,盡自己的努力去把它完成好,這說明你有「明確的目標」和很好的「執行力」,很可能會是一個加分項。
所以,這個問題的回答核心應該圍繞:【我出于哪些對自身的考慮選擇了這個專業、我在這個專業中學習到了哪些內容(品質)】,以讓面試官可以了解你的思維和個人特質。
「工作經歷」和「自我介紹」一樣,會讓很多同學覺得有所排斥。要知道,面試進行到這一步,面試官一定已經看過你的簡歷了,這個問題一定不是為了了解你的工作經歷。
如果你報賬似的回答一遍,抱歉,那你可能又主動、自愿地跳入了面試官挖的坑里。
其實,面試官提這個問題,是因為想要考察:你是否具有通過梳理、復盤,從而發現、捕捉矛盾的能力。
通過你能否給出一個,對過去1年、3年、5年工作經歷的總體概括,面試官可以判斷你是否是一個有規劃的人。
通過你能否找到「原來的行業和現在工作的關聯點」,面試官能判斷你是否具有發現、捕捉矛盾的邏輯能力。
如果此時,你無法合理的完成以上兩點,很可能讓面試官覺得你對自己和自己的工作缺乏合理的反思,也缺乏深層的邏輯能力。
此時面試官尤其可能借由你的經歷,進一步深挖“你的「核心競爭力」是什么”,這時候很多同學都是懵的,那就要gg了。
其實回答這個問題,你需要:把自己以往的經驗技能,同面前工作的要求聯系起來,并且能夠簡明、扼要地突出在以往工作中得到的、與目前工作相關的特質。
這個過程中,你可以自然地突出自己的「核心競爭力」。
比如:
你現在要去一個留學類的APP,而你曾經可能是個翻譯,那么你就可以突出:我有專八證書、GMAT曾經考到700+。這即體現你曾經的業務能力,也圍繞這個崗位,突出了自己的優勢。
這個有理有據的、曾經的「核心競爭力」,仍然可以遷移到你的新工作中,對你會非常有利。
所以,在介紹「工作經歷」的過程中,你應該:提供給面試官建立進一步詢問的參照物,讓面試官了解你的經驗和技能,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目前這份工作的要求。
「工作經歷」是從時間的維度上衡量你經歷過的事情,而「能力經驗」是針對事情本身,從業務水平的角度去衡量你的能力。
常見陷阱:
“能談談最近一次你的工作失誤/ 項目成果/xx案例/沒能按時完成工作 ……的情況嗎?”
碰到這種問題,很多同學都覺到自己展示成果的時候到了。
非常容易出現的問題是,為了順利入職,夸大自己的項目成果。這其實犯了面試的大忌。
“誠實”在任何時候都被視作一個優良品質,許多問題可以巧妙地回答,但一定不能造假。
尤其在具體的業務問題上,比如你此時說出“我曾經帶來xx的轉化”,那么對方很可能會就你的答案進一步追問下去:
轉化路徑是什么怎么設置的?轉化過程中遇到了怎樣的問題?怎樣去解決的?有什么樣的相關數據支持?在不同量級的情況下,具體實施了什么樣不同的措施?
面試官會非常期望在這個環節中,驗證你的思路和具體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因此往往會對具體案例進行深入的追問,如果沒有相關的經歷,很可能在比你經驗豐富的面試官面前露怯。
這樣浮夸、缺乏反思、不誠實的求職者,對整個公司氛圍都是不利的;另外,這樣的行為也會破壞面試者自己的個人信譽,所以要萬般注意這一點。
反過來講,面對這樣的問題,作為面試者,坦誠地承認自己的失誤不失為一件好事。
因為面試官更看重的是,你是否已經認識到癥結所在,他很可能會通過一個虛擬的、或者他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來測試你,希望看你有沒有能力把曾經的失敗轉化為成功。
所以,弄虛作假不如誠實作答,思路清晰地給出自己失誤/成功案例的分析,突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,顯示出自己持續進步的趨勢。
面試官關于最后一份工作的提問,很大程度是想通過應聘者工作狀態、離職原因等方面,去了解應聘者對待工作的態度,去挖掘應聘者更看中一份工作的哪些條件。
為什么這個問題也是陷阱呢?
因為無論你是從大廠跳小廠、從外行跨入互聯網,降薪轉行、或者每份工作時間都不長,面試官幾乎都會心有懷疑,預設很多情況。
如果你沒有準備、梳理出合理理由,很可能掉入「很難合作」、「穩定性差」、「缺乏驅動力」等等不同的減分坑中。
這個時候,怎么回答才好呢?
其實想要換工作的理由無非是「薪資不滿」、「前景沒發展」、「個人和公司預期不符」。
只要能夠有理有據、客觀的分析自己不再繼續前一份工作的原因,這些理由都是可以被接受的。
但過度強調上級/老板的壞處,就不是什么合理之舉了。因為無論你說得是否客觀,面試官都會擔心,應聘者在被解雇后也會同樣diss現在的公司。
正確的做法是: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,理性分析具體的瓶頸,強調「面試的公司有哪些元素吸引了你」,或者「面試公司工作可以在哪方面讓你發揮更大的價值,為公司帶來更大的利益」。
讓面試官知道你有做功課,并愿意接下新職務挑戰。
進攻性問題的常見陷阱,如:
“你如何看待咪蒙/劉強東/xxx社會熱點事件?”
聽到這個問題,你很可能已經松下了緊繃的神經。千萬不要!不要以為面試官和你進入了閑聊模式,事實上,他正在向你發起進攻。
記住,只要還在面試,無論面試官多么nice,都不要放松自己的神經。
到了這一步,面試官對你的硬實力、軟實力都有了一定的了解,這些看似閑聊的問題,其實是想知道你一些橫向、可擴展的東西。
可以說,此時的問題個個都是「靈魂拷問」。
這里即可能包括一些宏觀層面的,人生的、行業的一些探索問題。想以此了解你的格局有多大,天花板有多高,你的認知和潛能,還有哪些潛質。
也可能會問一些微觀的問題,探測你的觀察能力,是否具備一種看穿本質的能力等等。
當然也會有一些具體事情的、價值觀的看法。這些可以驗證你的三觀和產品的調性是否符合,可以避免工作中你和公司雙方發生的價值上的分歧,以致影響工作。
但關于這種「進攻性問題」,其實并沒有什么標準的答案,畢竟人人的看法、三觀不盡相同,而我們也沒有必要為了入職強扭個人價值觀。
因為互聯網公司,尤其創業公司特別看中三觀「合&不合」,這即會影響你工作的投入程度,也會影響團隊合作中的流暢程度。
假意附和價值觀只會讓雙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多的摩擦,對雙方都將是一件很難受的事。
前面說了這么多,終于到了結束曲響起的歡樂大結局了??墒切⌒?,這里還有最后一坑。
典型陷阱:
“我的問題就到這里,你還有什么問題嗎?”
這似乎是結束會談前的客套一問,但其實并非看起來那么簡單。
這個時候回答“沒問題”,絕對不是個好答案。
因為對面試官來說,這一問是對面試者反應能力和思維方式最直接的了解方式。
「沒問題」即會表現出你對這個工作機會缺乏重視,也會顯示出你對這個職位缺乏誠意。
針對這個問題,你可以反問:
1、它的工作范圍是什么,工作內容有哪些?
因為崗位描述可能并不是很精準,或者比較復雜。這個時候,你可以問清楚,“xxx是我需要負責的么?負責的結果是什么?……“
這些都是和你的工作息息相關的,都比問薪資有價值的多。因為即便你得到了薪資范疇,如果它和kpi或者okr掛鉤,你獲得的也不會這個準確的數字。
所以相較于薪資,不如更多地去了解這個工作有哪些具體內容。
到底是什么工作內容?權限有多大,直接匯報上級是誰?如果面試崗位,已經有了所屬部門,那該部門的工作分配情況是怎樣的?每個人和我的關系是什么樣的?公司/部門對我的預期是什么樣的?
這些都能讓你對接下來要接手的工作,有一個明確的認識。也能讓你對接下來面對的是怎樣的一群人,對自己的工作環境有所了解。
2、問清楚公司的工作方式是什么?
「工作模式」很大程度上會和「工作時間」相關,試探性地問一下工作模式是什么樣的,很大程度可以了解到這個公司的加班情況,也可以借此表達下對加班的看法。
創業公司都喜歡all-in的人,直接表達不想加班可能不是明智之舉,但我們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態度。比如”我不排斥加班,但排斥無效加班“。
3、問清楚我們的匯報對象,也就是直接上級。
通過詢問,了解上級在公司的角色是什么,他的風格、要求是什么樣的,對下屬的預期,甚至直接問出公司希望你帶來什么樣的價值。這些直接的答案都可以加深你對公司的了解程度。
相較于回答”沒問題“,以上三個問題既可以讓你進一步了解公司,也可以讓面試官通過這些問題逐一地去了解你。
我們參加面試也是為了讓自己找到更合適的公司,與其對許多問題欲言又止,不如直接問出你期待的點,讓彼此對對方的情況了解,然后充分評估,爭取讓彼此都找到最合適的對象。
以上就是面試的整個過程中,我們可能面臨的一些“陷阱式”提問,希望同學看完以上7個問題,可以做到合理避坑。
當然,如果你巧妙地躲開了所有陷阱還是沒有面上心儀的工作,也不要灰心,因為有些公司雖然掛著招人的廣告,卻未必真實地在招人。
如果公司真的在招人,那么也可能是你確實和公司有不合適、不匹配的地方。
此外,面試只是進入理想工作的最后一擊,在此之前,我們肯定先要用知識和技能武裝好自己。
武漢北大青鳥中南軟件學院
咨詢電話:400-027-0822
官方微博:@武漢北大青鳥中南軟件學院
官方微信公眾號:whbdqngf
咨詢QQ:2034934699
武漢北大青鳥中南軟件學院地址:武漢市武昌區中南路中南大廈4-5樓
武漢北大青鳥東湖校區地址:武漢市洪山區八一路延長線東湖路附15號